专家谈丨美乌外交风波与世界秩序的重构

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会谈,演变为一场公开的激烈争吵,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。美国和乌克兰领导人的公开冲突,不仅导致原定的美乌联合记者会和矿产协议签署流产,更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、欧美同盟的深层裂痕以及俄乌冲突的复杂僵局。

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公开冲突,似乎早有预兆。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私人关系不佳。2019年7月特朗普要求泽连斯基调查拜登之子亨特·拜登在乌克兰能源公司担任高管一事。这通电话后来被曝光,成为特朗普滥用职权的“把柄”,导致特朗普首次遭受弹劾‌。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竞选前,泽连斯基访问美国,公开和民主党“秀恩爱”,让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十分不满。

从表面上看,源于美国和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认知差异。美国领导人认为,俄罗斯领导人应当被视为理性的政治人物,如果同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,俄罗斯必然遵守。但是乌克兰领导人则认为,同俄罗斯签署新的协议,无法保证乌克兰未来的安全。美国和乌克兰领导人的分歧,进一步上升为情感上的冲突,最终展现为全世界媒体聚焦下的政治事件。

但是从深层次看,美国和乌克兰领导人之间的冲突,源于对当前国际政治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理解的深层次差异。首先,美国新政府主张摆脱国际责任,撇清国际问题对美国国内的影响。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,主张摒弃国际责任、专注美国自身利益的观点占据主导。特朗普在俄乌危机、巴以冲突、叙利亚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议题上,缺少兴趣,反对直接介入,耗费美国的战略实力。美国此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长期以“捍卫民主”为名,但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以乌克兰稀土资源换取支持的交易条件,要求乌克兰“还钱”,同时反对在乌克兰驻扎军队,希望彻底结束对乌克兰的支持。

其次,美国要求盟友听从美国的“空头支票”。美国特朗普政府要求美国的盟国,尤其是欧洲盟国,不仅要继续追随美国的外交战略,更要盟国付出实际的代价,承担实际的责任。在欧洲,美国要求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卫费用,达到北大西洋公约所规定的GDP的5%,增强欧洲国家的防卫实力;在中东,美国要求沙特阿拉伯等海湾阿拉伯国家,主动出资承担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重建责任。无论是欧洲还是中东,美国都希望在“甩锅”的前提下,要求盟国继续同自己紧密“站队”。

最后,美国从实力对比来评估国际局势。无论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,还是巴以问题,或者是美国同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系,特朗普政府都将“实力对比”作为评判局势走向的最重要因素。因此美国认为,乌克兰力量弱于俄罗斯,需要在谈判桌上做出巨大让步。在此背景下,乌克兰的利益被美国作为筹码,换取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的停止,也成了必然的结果。

华盛顿的外交风波,不仅是美乌关系的转折点,更折射出国际秩序的多极化趋势。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表明,美国不再愿无条件承担“全球警察”角色,转而以成本收益计算介入冲突。

特朗普政府更关注战争对全球能源市场及美国经济的影响,而欧洲国家普遍坚持“捍卫乌克兰主权”的道德立场。美国副总统万斯甚至公开批评欧洲的民主制度“缺乏效率”,进一步加剧了双方意识形态上的疏离。在结束美国访问后,泽连斯基马不停蹄飞往欧洲,同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谈,获得了欧洲多国的支持。欧洲在美俄沙特会谈被排除后紧急召开巴黎峰会,试图通过增加对乌军援、讨论维和部队派遣等方式填补美国撤出的空白。英国甚至许诺将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,并提供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支持。

尽管欧洲国家蓄势待发,但是恐怕无法完全满足乌克兰的战略需求。欧洲国家财政紧缩政策限制国防开支,想要增加对乌克兰的战略支持,需要相关欧洲国家转变政治和军事结构。在短期内增大军事开支,压缩公共服务开支比例,必然影响欧洲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,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政治风波。部分欧洲国家开始质疑“无限制支持乌克兰”的可持续性,转而倾向于推动和谈,这与特朗普的“交易式和平”形成微妙共鸣。

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争吵,本质上是全球权力结构转型的缩影。美国从“自由国际主义”退守“现实政治”,欧洲在自主与依赖间挣扎,俄罗斯借势巩固地缘利益,乌克兰则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。这场危机预示着一个更分裂、更务实也更不可预测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。在此过程中,传统同盟的凝聚力下降,中等国家的斡旋空间扩大,而价值观外交让位于赤裸的利益计算。未来,各方能否在战争的废墟上找到新的平衡点,将取决于能否超越“零和思维”,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安全架构。

王晋

原文链接:https://qidian.sxtvs.com/timing/share/content/10571556

< 上一篇

迎两会 话履职|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听听代表委员关心啥

迎两会·话履职丨全国人大代表朱晓丽:建好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

下一篇 >